虹光资讯

Avision information

平凡岗位上的非凡坚守 ——记虹光机械加工车间的工匠群像

更新日期:2025-07-29  点击量:139


当天空中刚透出一抹微弱的阳光,整座城市还未完全苏醒的时候,甘肃虹光电子有限责任公司的机加车间里已响起机床的轰鸣声。在这里,有一群默默无闻的工匠,他们日复一日地与钢铁为伴,用双手打磨精度,用匠心铸就品质。他们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,却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的故事。

走进精加工班组,技师们正全神贯注地操作着数控机床。他们加工的航天科技产品上的零部件,公差要求不超过0.005毫米——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的十五分之一。“这个尺寸要是超差了,整个部件就得报废”。老师傅边说边轻轻调整着切削参数。为了达到这样的精度,他练就了一双“顺风耳”,仅凭切削声音就能判断刀具的磨损程度。去年冬天,车间接到一批紧急订单,要求两周内完成原本需要一个月才能完成的工作量。虽时值寒冬,但工人们二话不说就投入“战斗”。钳工班长带领团队连续加班,有时手受了伤都不愿停歇,简单包扎后就继续开始干。“那会儿大家轮流休息,机床24小时不停运转”,他回忆道,“最后我们提前一天交货,客户都没想到我们能完成”。正是这群人在一线岗位上默默的坚守,才能创造出这样的成果。

工程技术组最近正在研究一种复杂零件的新型加工工艺。“这种复杂零件太难加工了,常规加工工艺不仅加工速度慢,对刀具的磨损也很大”。最终,经过三十多次坚持不懈的试验,他们终于找到最佳的加工工艺和高匹配度刀具,使零件加工成本减少了四分之一。像这样的技术改进,车间每年都有十几项。守正创新是工程技术人员最朴素的坚守。他们几年来不断改进优化工艺流程,使车间整体产品加工时间缩短了40%,甚至更多。“老师傅们把经验传给我们,我们也要把技术传承下去”,他们说。如今,他们正带着几个实习生开发新的工艺优化方案,为这份传承与坚守的精神注入新的血液。

质检员正在用测量仪检测一批新的复杂零件。“每个零件都要测36个点位”,他们指着电脑屏幕上跳动的测量数据说,“我们的产品要装在航天科技产品上,必须确保万无一失”。多年来,正是他们这种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,才会有经他们手检验的产品几乎从未出现过质量问题的成果。

在车间一角,一位老师傅正在指导新员工操作机床。“手势要稳,进刀要匀”,他手把手地教着,“干我们这行,心浮气躁可不行”。老师傅在车间干了三十多年,带出的徒弟都是个顶个的一把好手。“看着年轻人成长,比自己拿奖还高兴”,他说。

这些朴实无华的工匠们,用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诠释着责任与担当。他们的工作或许单调重复,但每一个动作都关乎产品质量;他们的岗位或许平凡无奇,但每一份坚守都推动着加工技术进步。正是这些默默奉献的产业工人,用他们的双手托起了“中国制造”的一角。当问起是什么支撑他们坚守在这个充满油污和噪音的环境里时,老师傅们总会笑着说:“习惯了,离了机床反而浑身不自在”。这简单的话语背后,是对职业的坚守,更是对初心的坚守。在这个追求速成的时代,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:真正的伟大,往往就蕴藏在平凡的坚守之中。